琼中湾岭村:岭门老市,诉说三百年风雨

发布时间:2019-12-10 16:31:41 作者:

琼中湾岭村。

       湾岭村俗称老市村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琼州府总镇吴启爵置太平镇(又名岭门圩),太平镇是光螺图、思河图、归化图、南蛇峒、加釵峒、红毛峒、水满峒、喃唠峒、十万峒等黎汉地区往来的门户之地,也是山区货物与汉区商品交易的集散地,当时这里商业气息浓厚,人口流动量大,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村落。因设圩镇时间长久,当地群众称其为“老市”,今称湾岭村。如今,老市繁华不再,但村里十字商铺街道格局仍然保存,行走在湾岭村的道路上,仿佛能感觉到当年人杂八方,商贾云集的盛况。

       湾岭村的原住民是各地前来此经商、贸易的商客,因此虽大部分是黎族居民,但与世代的黎族村庄相比,这里的生活习俗相对杂丰富。有些村民逢年过节穿戴黎族服饰,有些人则不同。这里的语言以海南本地方言为主。

       湾岭村最具环境特色就是其独特的建筑。十字形的街道透露出浓厚的商业气息,房屋沿着十字街矗立,整齐划一,仍然能看得出铺面的样子。房屋的布局并不像其他村庄那样分散,在这里只要沿着十字街走上一遭就得以遍览整个村庄。

       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两条狭长的村道一路延伸交汇,湾岭镇湾岭村的房屋便也矗立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“十字”。家家户户大门临街敞开,透露出浓厚的商业气息,昔日的繁华也依稀可见。

  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在此建太平镇,又名岭门圩,是山区货物与汉区商品交易的集散地。因设圩镇时间长久,当地群众更爱称其为“老市”,即如今的湾岭村。

  “岭门附近有驻军,集市是一条长街,两旁有一些不错的店铺,街中间是木制的遮阳篷,到了开市的日子,小商贩们就在下面支起货摊,供应各式小商品……”1882年,美国传教士香便文在海南考察时,也曾被岭门圩的繁荣吸引,并在《海南纪行》一书中记录下了当年的盛况。

  “湾岭圩置于1959年,因地形为湾状岭得名。”据琼中史志专家谢晋颀介绍,上世纪五十年代,岭门是县境内货物主要集散地,不仅吸引了本县的农民上市赶集,就连定安、屯昌、乐会等县的商贩和乡民也常来做买卖。

  每逢赶集日,四面八方的山民便背起小背篓,扛些鸡鸭鹅蛋或草药山货汇集街道上,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喊得又脆又响。

  日军侵琼后,集圩的商贩相继迁入山区。抗战胜利后,客商虽再次集中岭门,但因通货膨胀,商铺骤减。

  “如今村子里共有30多个姓氏,村民的祖上更是来自五湖四海。”据湾岭村委会主任陈应超介绍,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,村民们逐渐弃商务农,老市繁华终成往事。

  如今,那条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幽幽发亮的青石板路,早已变成了平坦笔直的水泥路。可那鳞次栉比、屋脊连屋脊的“十字”街道,各地方言交错的特殊村貌,又何尝不是世代血脉相连的象征?